20160725就從這裡開始吧!
怎麼開始的?
大概是斷斷續續的看了一些"佛普"的materials,
就有"一點"想再多"一點"接觸的念頭。
真的只有一點而已。
於是從眾多materials中,縮減到聖嚴法師的書,因為看得比較合意,如此。
好好看完的一本書,應該是釋繼程著<心的鍛鍊>,在一次單車環島分段路程中,就帶著它,就看了一、二天吧,感覺受用,靜坐的部份。
後來看了楊定一靜坐的書,似乎是一樣的概念,更自由的練習就是了。
在某次書展中,抓了一本"觀察自己",也都是有類似的理念。
更具體強調觀察自己的power,
大概就建立起,「一切都是為了觀察自己」的概念。
以下漫談發生過的事,發生時間不知其先後,記錄時間亦然。
#靜坐
「念頭不要追,身體不要管,境界不要理」,這是我看了書後,自己說給自己聽的準則,期盼在靜坐的過程中,有狀況的話,可以抓住這幾句話,並能受用。
念頭不要追:每本書都會強調的,不起念是很難,楊定一說來了就讓它來,看著它來,看這它去,我就用不去追來提醒自己。
身體不要管:楊定一說痛麻痠癢,不要去管它,我自己還是要注意,漸漸還是比較適合我,千萬不要強忍,但是忍是絕對必要的,自己拿捏。我坐會腿麻,才10幾分鐘就麻到完全沒法動,只能感覺到腫漲,所以我就感快停了,最多坐15分鐘。後來查醫學資料確認那是神經問題,不是血液不通,這時我才接受麻可以不用理會,因為不會因此導致細胞壞死。經常性的,我可以坐到40分鐘,麻也可以在1-2分鐘就消退。依書的意思,目標1小時。
境界不要理:我沒有過什麼境界,甚至書上說會覺察到氣,我可一點都沒到那樣的境界,一同參觀法鼓山教育園區的某先生說,他學氣功,一走進園區,就感受到和他練功時一樣的氣。我同樣一點感覺也沒有。所以境界對我來說,空白一片。倒是我的眼睛,應該叫視覺,會有影像錯置的現象,靜坐的地板是磁磚格子,左右排看起來會向中間移動,會因眼睛狀態的改變而恢復,是不是跟錯覺圖形一樣的原理,也不知道,雖不是境界,也是隨它就是了。
初期從5分鐘坐起,是上班換裝前在床上坐,單盤。那時還沒看到楊定一的書,好像看了心的鍛練,不是很清楚了。最後是增到15分鐘。
應該是能坐30分鐘後的事了。我幾乎每個禮拜去台南,過夜住旅舍,也有靜坐。有一回在水利會宿舍,晚上睡前11點了吧,坐著坐著,某種不知名害怕的感覺讓我頭皮一直發麻,很強烈,另我害怕。我感緊停止靜坐,念觀世音菩薩,躺下來睡,心裡有一些不安,倒是也沒有更糟的事發生,自此後,盡可能不在晚上、床上靜坐。(黑夜中,或不安時,我本來就會頭皮發麻,但總是一下就過去)也開始關注走火入魔的論述,我可不希望如此,但在這方面我最糟糕的是,不去找一個依靠的導師。
靜坐很花時間,但真的對整體身心有助益。平靜的心,更快恢復精神,好睡眠。
#呼吸
慢,長短不拘,吸氣不數,吐氣1秒後數1-------至氣盡。由1數到10,再反覆。
其實因為數得慢,常常會忘了數到幾了。另外會數到超過10。數錯就一笑置之,重新來就是。那只是顯示程度還低,沒有對錯好或不好。
#聞思修
修最重要,多聞多思,但時刻不離修。
#十二緣起
最開始看理論由此進入,也不過是下載網路資料到手機來看。倒是還願意想想其中有沒有道理,除了不懂的,大致念頭層次上接受。也看了好一段時間,半年有吧!人生中發生的事,可以放到這12階段中的哪個位置,檢視它的嚴重性,很有用。
例如,愛,我覺得還好。取,那就嚴重了,因為就非常容易接著進入有、生、老死,而那就是煩惱。
修行目標,觸而不受。這能辦到100%,我看就不虛此生了,再有更進一步,都是賺到。
12緣起讓人生活的歷程具體化,可操作,可檢視,這樣的發明真是有智慧,這樣的貢獻真是偉大。
#勉四眾弟子
這十句話是在一張紙上,Amy參加讀書會每次到場都要念一次,應背的。瞄一眼,唉呀!念起來拗口呢!也許幾個月,它就一直丟在餐桌旁。某日,好吧,我來念背,大概一、二週後吧,能生疏的背起來。早上騎腳踏車上班,就背背看,另外還自我解釋一番。有時候spa池走著沒事,也給它背一背。後來才發現,聖嚴法師自己有詳細的闡釋,大師闡釋跟我的闡釋並不太一樣,不過我覺得是立場不同,他是僧,我是俗,當然我隨意一點是無妨的,自在的。
#捨
這是記在手機裡的提醒事項
*****
慈悲喜捨,捨最重要,常問自己,還有什麼不能捨?
操之在己,捨食衣住行育樂...進一步說:在食衣住行上,捨掉對外界的依賴。捨自尊-忍辱。
操之在人,捨念,常思因果(實),因緣(虛)。
捨情緒。
想「要」,就要捨。想要清靜,就要捨清靜;想要提升自我,就要捨去提升後的自我。
一得即捨,叫捨得。
*****
「捨錢呢?」人們很可能這樣問。
曾報導有人散盡家財,只因為要捨,卻讓家人陷入困境。
也許「不昧」,是這事可以考量的方向。
(甲問:有因果,還是沒有因果。乙答:不昧因果)
#六度
#八正道
#藥師經
#金剛經
#心經
#拜佛
那是隨法雲寺參觀法鼓山教育園區時,帶領的師兄師姐學的。
那次教拜也教跪,回家做了幾次,就只留下拜。
師兄先示範,做得滿頭汗,師姐似乎更資深,不知覺得哪裡不妥,
又重新親自示範一次。
我也曾讀過聖嚴法師對跪拜的開示,剛好家裡有人送一幅觀世音菩薩畫像,就對著拜。
行住坐臥都是禪,拜也是,拜是拜自己,也就是專注在自己的動作,我就這樣想,自己就做起來。記得就拜,不記得也罷了。不必懊惱,不必責備自己,不必補救什麼的。
後來,還加了一些祈願的詞,念念之後,也改了一些,覺得順了,就一直念。但有時分心了,還是會念錯,錯就讓它錯了吧。
#三位
第一位,第一次法鼓山教育園區隨意逛逛,走向生命園區,我覺得迎面來的尼師好像是瞬間出現,親切一笑,覺得慈詳,雖是閃身而過,就覺得特別。
第二位,單車瑞穗到台北,一個人,到花蓮時順路轉進慈濟精舍,一群掃地的尼師中的一位詢問起我騎去哪裡,並細細叮嚀祝服,親切溫暖。
第三位,法鼓山教育園區參觀引導的師兄師姊之師姊,真是模範。
#著魔誰都怕
我也怕,我媽媽也告戒,尤其我又沒有拜一個老師指導。
聖嚴法師提供了幾個他個人的經歷,我覺得很好,雖然不直接受用,至少知道有人是這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